“立春”已過,氣溫開始回升,小麥返青在即,春季管理即將進入關鍵時期。去年我區6-8月降雨少,但9-10月上旬的連續降雨,為冬小麥播種奠定了良好基礎。由于部分正茬麥田播種早、播量大而造成旺苗,少部分回茬麥田由于前茬作物收獲晚而導致播期推遲,致使苗小苗弱。越冬后,氣象因素對小麥越冬比較有利,當前苗情總體較好,但苗情比較復雜,旺苗、弱苗仍然并存,同時由于秋冬氣溫高,冬前病蟲草發生早,越冬基數高,給春季病蟲草防控帶來壓力。針對當前苗情形勢及存在的問題,春季田間管理的重點應以防旱防凍防病蟲為中心,以促弱穩壯控旺為目標,狠抓關鍵階段關鍵技術措施落實,為小麥豐收打好基礎。
一、提溫保墑,抓好早春耙耱鎮壓措施
小麥越冬期間,12-1月份,月平均氣溫比歷年同期偏高2.5℃,暖冬過后,極易發生倒春寒,導致早春死苗死蘗,因此早春要把耙耱鎮壓劃鋤這項最有效的抗旱防凍措施作為首要工作內容抓緊抓好。對于墑情較好、土壤凍結的麥田,立春后表層土壤解凍2cm時, 即可采取早春頂凌耙耱措施,去除枯葉,提溫保墑,彌合裂縫,促進小麥返青生長;對于整地質量差土壤明暗坷垃多的麥田,春季土壤全部解凍后,要采取鎮壓措施,消除土壤坷垃,防止土壤空隙大導致跑墑散墑;對于群體偏少、個體偏弱的麥田,要在早春土壤解凍后及時采取劃鋤細鋤措施,提高地溫,促苗早返青早生長;對于旺苗、壯苗田,可及早進行耙耱、中耕、鎮壓,促進小麥健壯生長;對于水地麥田,春季澆水后或雨后也要適時劃鋤,破除板結。
二、分類指導,加強水肥管理
我區小麥播種期土壤墑情較好,但播后雨雪偏少,冬前墑情下降,直到1月上旬出現較強降雪,墑情才得以緩解。由于我區春旱現象常有發生,抗旱保墑工作不能放松。同時由于苗情類型較為復雜,因此,春季管理要把水肥管理作為重中之重,確實做好因墑因苗分類管理工作。
(一)抗旱澆水,因墑管理
我區春季雨少風多,早春出現旱情的幾率非常大。因此,立春后要加強土壤墑情監測,因墑抗旱澆水。對于小麥返青后土壤相對濕度低于60%、干土層較厚、苗情較差的麥田,要立即采取小水漫灌或微灌的形式抗旱澆水。對于已澆越冬水、墑情較好的壯苗旺苗田,一般不澆返青水,早春采取耙耱鎮壓措施,把春季第一水推遲到起身拔節期,起到春季蹲苗,控制春季無效分蘗的作用。
(二)促控結合,因苗管理
加強春季苗情調查,因苗施策。對于返青期旺長麥田,早春要控制肥水,起身期采取鎮壓或化控措施控制旺長,拔節后期澆水施肥,防止脫肥轉弱,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對于三類麥田(弱苗田),采取返青期和拔節期兩次肥水管理,當麥田0~5cm地溫穩定達到5℃后,澆灌返青水,畝施尿素8~10公斤和適量的磷酸二銨,但返青水不宜過早,以免降低地溫,抑制麥苗生長,拔節后第二次施肥澆水,畝施尿素5~7.5公斤;對于已澆越冬水的二類麥田,起身期再行肥水管理,澆水時畝追尿素5~7.5公斤,促小蘗趕大蘗,提高成穗數;對于已澆灌越冬水的一類麥田(壯苗田),返青期及起身期控制肥水,以控制春季無效分蘗,拔節期加大肥水管理,澆水時畝追尿素10公斤,以提高成穗率,穩定穗粒數;對于有脫肥現象的旱地麥田,早春趁雨雪追肥或開溝施肥,可畝施尿素5~7.5公斤,對于未施底肥的麥田追肥量可適當增加,畝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配施適量的磷酸二銨。
三、綠色防控,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冬前未開展秋季化學除草的麥田,要抓住返青期至起身期這一化學除草掃殘時期,對麥田進行一次徹底化學除草,以減少雜草與麥苗爭肥爭水爭光,化除時期應在返青期至起身期,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5℃以上的晴天進行,拔節后禁止化學除草,只能進行人工拔除。
春季是各種病蟲害多發的季節,返青后要加強監測,做好春季病蟲的預測預報工作,選準對路藥劑,實施綠色防控、精準施藥,推進農藥減量增效。返青至拔節期,要重點監測和防治地下害蟲、紅蜘蛛、麥蚜、紋枯病、根腐病等病蟲害,一旦達到防治指標,要選擇對路綠色農藥進行防治。
四、科學預防晚霜凍害,減輕災害損失
我區春季氣溫波動大,寒潮天氣頻發,發生晚霜凍害的幾率較高。因此,在小麥起身拔節后,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早做好晚霜凍害的預防措施及災后補救措施?稍诖蠓禍厍凹皶r灌水,平抑地溫,預防凍害。凍害發生后,可根據凍害發生程度分類管理。對于少部分葉片受凍麥田可采取中耕鋤劃,提高地溫,促進發育;對于葉片受凍嚴重,但墑情較好麥田可采取中耕鋤劃,配合噴施葉面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措施補救;對于墑情較差麥田,應采取澆水并畝追施5公斤尿素,促進葉片生長,增加干物質積累;對于分蘗受凍死亡的麥田,應立即澆水并畝追7.5公斤尿素和2.5公斤磷酸二銨,以增加分蘗,使小蘗趕大蘗,提高成穗率,增加畝穗數,減少損失。
堯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